课程介绍

针灸学课程介绍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针灸学》是中医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和主干课程。授课对象是中医学院的中医专业。《针灸学》课程既是中医针灸基础课,也是中医针灸基础理论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其教学质量是保证毕业生针灸诊疗技能达标的关键,是国内外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经络腧穴和刺灸知识,为中医、针灸应用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培养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用针灸防治各科疾病的技能。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上篇、中篇、下篇、附篇四部分构成。它包含了基础理论、 实践操作技能及临床综合应用3大部分,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 1.上篇 针灸理论,首先介绍和论述了经络系统概况,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在经络系统概况中分别介绍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及其分布规律等内容。其次明确了腧穴的分类和命名、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等内容。再次,主要论述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腧穴定位、主治和操作等内容。 2.中篇 针灸技术,主要讲述毫针刺法和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内容。 3.下篇 针灸应用,论述了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特定穴应用,以及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 4.附篇 参考资料,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针灸学现代研究进展、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等内容,供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经络总论、腧穴总论;2.十二经脉的循行以及临床常用100余个重点穴;3.各种刺法及灸法的操作;4.临床常见病症(以痛症和内科病症为主)的针灸治疗。 本课程学习中难点在于:1.经络的纵横关系(经络循行路线、联系脏腑、组织器官,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2.重点腧穴治疗机理及配伍应用;3.针刺操作。 本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在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实践的操作训练,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表、照片、PPT等,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调整教学结构,增强动手能力培养 针灸学科特点就是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这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学中的优势,学生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据此,在教学的首次课提出3周内的指力练习和测试,结合刺法灸法课程,使学生提前进入针刺手法的练习,并使之贯穿于针灸学的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针刺手法的掌握和练习。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跟随教师门诊,增加锻炼机会和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穴位的点取中采用纵横类比法,不但相应的划经点穴,而且分区按部位点穴,提高划经点穴质量强化了学生对经络体表循行路线及其各经、各穴之间的联系认识,为今后临床课和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指标,专设针灸操作考试。 3.在教学中向同学们介绍本学科优秀著作,引导学生阅读,扩宽学习途径由于本学科教学内容多,课时少,针灸各家特点繁多,为此,在本课程开课时,就像同学介绍和推荐本学科中不同医家的特色和书籍。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阅读,提出阅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心得,受用于一生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心得上传于针灸学精品课程网络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浏览和阅读,促进互相交流,扩宽学习途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并作为平时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第十版)主编:梁繁荣,王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8月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