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102038 适用专业:临床、预防、法医、麻醉(五年制本科) 总学时/学分:72/4 考核方式:见《课程教学大纲目录》中考核方式 二、课程教学目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整个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是现代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及实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预防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2)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脂类代谢、生物氧化、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非营养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技术、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从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认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代谢调节的意义以及基因信息传递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代谢及基因信息传递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推动医学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课堂讨论、课外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团队和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交流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自学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充分备课、写好教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利用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讲授,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案例分析,习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指定课外阅读资料,翻译专业文献,专题讲座,组织业余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指导学习方法。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章节、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才能较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有关内容;另一个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自学难度较大,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利用老师的课堂讲授理解所学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一定的习题练习也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为了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本课程成绩考核包括过程考核(30分)和理论内容考核(70分)。过程考核包括课堂点名、课堂提问、阶段小测验、作业、课堂讨论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查锡良,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参考书目]:周立社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年,第1版 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沈同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版

课程通知 >>更多
  • 温馨提示 2019-11-18
  • 提示 2019-11-14
  • 重要通知 2019-11-12
最新动态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脂代谢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核酸结构与功能 在线测试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在线测试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血红素合成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核苷酸代谢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DNA合成-1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温馨提示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物质代谢整合与调节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测试肝脏的生化
  • 丁海麦发布了新的通知公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