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本课程包括医学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口腔生物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免疫学五门课程,授课层次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专科。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放射医学、口腔医学、非医学类等专业的必修考试课,属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联系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 次 教学内容 学时数 第一篇1-2章 免疫学概论、免疫组织和器官 4 第二篇第3章 抗原 4 第二篇第4章 免疫球蛋白 4 第二篇第5章 补体系统 2 第二篇第6章 细胞因子 2 第二篇第7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编码分子 2 第三篇第8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2 第三篇第9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 2 第四篇第10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2 第四篇第11章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2 第四篇第12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2 第四篇第13章 免疫调节、免疫耐受 2 第五篇第14章 超敏反应 4 第五篇第15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1 第五篇第16章 免疫缺陷病 1 第五篇第17章 肿瘤免疫 1 第五篇第18章 移植免疫 1 第五篇第19章 免疫诊断 2 第五篇第20章 免疫学防治 2 合计 42 实验(或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 次 教学内容 学时数 1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监测、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4 2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补体结合反应 4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验性动物过敏反应 4 合计 12 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为第三章抗原、第四章免疫球蛋白、第五章补体系统、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及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及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第十七章超敏反应、第二十三章免疫学防治。难点内容为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第十五章免疫耐受等。 解决办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可把枯燥繁杂的免疫学原理及机制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使一些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 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讲述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时可以举相关病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通过开展实验课,对理论课中学习到的基本免疫学知识(如有关抗原、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等内容)进行感性的认识,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掌握临床免疫学技能。实验课占12个学时(三周),共3个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检测技术、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ELISA试验,实验性动物过敏实验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和科研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起到积极的影响。 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申请加入导师的科研小组,为进一步科研或考研等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